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传媒 > 民族出版机构  > 详细页面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百科全书”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婧姝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1日 浏览量:

修订再版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2009年7月,历时4年、在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再版完成。原版丛书401本,修订后364卷本。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将过去的60本合成6卷;《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增补了上世纪90年代后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况。这次修订再版的总体原则是“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并统一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套丛书的电子书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同时出版。

  荟萃原始珍贵资料,记录少数民族历史发展进程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的总称。五种丛书记录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今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荟萃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珍贵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上世纪50年代,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大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版的。据不完全统计,民族大调查中记录的各种资料多达340多种、2900多万字,整理的档案资料和文献摘录有100多种、1500多万字。除此之外,还拍摄了有关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纪录片16部,搜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物。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国家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革”期间,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民委在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资料丛刊》,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篇幅之巨、字数之多、资料之全,在研究和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著作中是独一无二的。从篇幅上看,丛书原版共计401本,1亿多字,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从时间跨度上看,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至1991年基本完成,历时30多年;从参与人数上看,共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央有关单位的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从内容上看,涉及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语言以及民族经济、民族文学、宗教、医药、体育、舞蹈、绘画等多种学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百科全书”。

  启动修订再版工作,以适应民族工作发展和民族问题研究需要

  然而,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的不断发展变化,民族研究的不断深化,《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因编辑出版时间长、涉及地区广、出版单位分散,以及受当时环境条件局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体例版本不统一;二是有些解释不准确;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发生的变化没有得到充分反映。为适应民族工作发展和民族问题研究的需要,国家民委决定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修订再版。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再版工作于2005年7月启动。2006年,国家民委将修订《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并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宗)委(厅)和丛书各编委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这次修订工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修订进度,高质量地完成修订任务。

  修订再版工作的完成,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地方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族工作部门和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参与了组织工作,来自26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000余名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修订工作。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吴仕民认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民族工作和民族学研究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知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生动教材。它的修订再版工作意义重大,是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文化工程和出版工程。

  参与该套丛书修订工作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许宪隆认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由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系统反映本国少数民族情况的丛书,在世界民族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