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舞蹈  > 详细页面

彝族左脚舞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6日 阅读量:

  彝族左脚舞,彝语称“咕遮”。道光年《定远县志》称:“谓堕左脚,盖以左脚先起故也”。

  左脚舞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传统舞种。左脚舞产生于彝族早期社会,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相对固定的左脚歌舞乐跳法和唱法。千百年来深受牟定彝家儿女所喜爱。

  左脚调节奏明快,纯朴自然,表现力丰富,为高八度声腔演唱,清脆悦耳,高亢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目前,牟定县境内共整理出广泛流传的左脚调有300多首,其中,彝族祝酒歌的代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为左脚调的代表曲目。  

  数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伴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彝族民间歌舞——左脚舞》由《高山顶上茶花开》、《莫给小妹白等着》、《彝山松毛绿茵茵》、《青菜心白菜苔》、《我们团圆在今晚》、《昙华山好地方》、《阿哥阿妹跳脚来》、《赶会调》、《小哥小妹去玩耍》、《歌唱丰收年》等十个曲目组成。牟定是左脚舞的故乡。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既是彝族歌舞的海洋,又是商贸活动的热浪。

  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将近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 它蕴涵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等全部深层的文化积淀,是目前彝州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文化,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左脚舞文化节是一项融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学术活动、经贸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地方性节庆活动,其起源于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会”。

  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Ⅲ-73

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牟定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