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其他 > 基础知识  > 详细页面

回医:《回回药方》

来源:民族医研院 作者:唐丽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浏览量:

  《回回药方》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回医药学典籍之作,是伊斯兰医药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编撰的一部伊斯兰医药百科全书,全书基本用汉文写成,但夹杂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或其译音。原书为36卷,现残存4卷,是一部集内、外、妇、儿、骨、伤、烧以及神经、皮肤、精神病等科、内容丰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医学典籍,从残卷推测全书所载药方达6000~7000首之多,其系统性与综合性相当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回回药方》是综合性回医药籍著,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反映了成书时代中国回医对疾病认识在理论上已经较为成熟,在理论方面,通篇没有阴阳五行、脏象学说、六经辨证的迹象,故其与我国固有的传统中医学理论不同,而是保留有阿拉伯医学的特征;在方药上,以叙方为主,方论结合,回回药物与传统中药并用。据统计残卷中常用药物259种,明显属于海药并注明中文名称者有61种,沿用阿拉伯药名,目前尚不知何药者52种,合计海药为113种,其他146种则为传统中药,也包括已经汉化的海药在内,为典型的东西合璧产物;在组方中无明显传统中药君、臣、佐、使之配伍;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保存有阿拉伯式的芳香挥发药、滴鼻剂、露酒剂、油剂,糖浆剂;有些医方的临床应用如菖蒲煎剂治疗中风等,借鉴了中国传统医学经验并和回回医药相结合。

  《回回药方》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多科,在治疗方法上也较丰富,除了阿拉伯医学的治方经验外,也不乏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以及民间验方,对有些疾病采用内外并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许多方法特别是一些外治法及其对骨伤科的论治具备了时代的先进性。如书中对头部外伤的诊断,是根据组织损伤程度划分的,并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有些治疗方法即使从现代来看也很合理。《回回药方》中“折伤门”、“针灸门”之论述较全面。“折伤门”基本包括了古今骨科的内容,包括软组织损伤、骨伤及关节脱臼,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些损伤的原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一些合并症也作了相应的介绍,反映了14世纪时期中国骨伤科诊疗水平发展成就。在今天看来,“折伤门”中许多内容仍有临床实用价值。“针灸门”其内容专论灸而罕论针,所论灸法包括艾灸、药灸、烙灸三种。以烙灸法所占篇幅最长,尤为详述,其方法为阿拉伯医学的烧烙法,书中将烙灸法的适应症分为16等,广泛涉及内科、外科、眼科、伤科、皮肤等多种疾病,其病因多与体内恶液有关,治疗方法是采用多种器械烧烙皮肤,令其破损、溃烂、流脓,不可早用生肌收口之药,必须令其脓外流,则体内之恶液因之排出,然后施用生肌收口的药,使之平复。书中所论灸法虽然以烙灸为主体,带有明显的阿拉伯医学特色,但也在烙灸法中出现了中医针灸穴位,同时记述了中医艾灸法等内容,这都说明《回回药方》体现的综合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