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美术  > 详细页面

笔尖绘出唐卡的美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列来拉杜,娘吉加 2017年10月27日 阅读量:

龙树画苑扎西尖措的彩色唐卡作品《水月观音》

  清晨八点,出租车司机把我们送到了隆务寺旁的黄南州第二民族高中门口。从这儿到热贡李白如意唐卡艺术有限公司还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走在路上,我们不禁担心起来:“才八点钟,是不是来早了。”打开画院大门的一瞬间,我们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三十多个学徒盘腿坐在地上认真地绘制着唐卡,有大有小,不仅有男学徒,还有很多女学徒。老板李白介绍说:“这些学徒多数来自贫苦家庭,有一些是孤儿。但到了这里,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大家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相互关心,共同学习唐卡技艺,共同为绘制每一幅精美的唐卡作品而努力。”

  热贡的唐卡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唐卡有四大画派,即曼唐派、青孜派、噶玛噶赤派、西岗派。其中,曼唐派是规模最大、追随画家最多的流派,因创始人为曼拉东主,因此以“曼唐”冠名,热贡唐卡艺术就是曼唐画派的一个分支。唐卡内容包罗万象,画面精美,种类繁多。有三十余年绘画经历的李白说:“以前,唐卡的题材多以宗教为主。如今,在政府的扶持和唐卡艺人的努力下,唐卡已经走出了寺院。我们尕沙日村几乎家家作画,村里也出现了规模比较大的几家企业。唐卡在题材上也增添了很多内容:有领袖、青藏铁路等政治题材的作品,也有踢毽子、赛马、赛牦牛等娱乐活动,以及婚礼等反映民俗活动的场面。如今的唐卡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

吴屯上村热贡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从《佛像造像度量经》开始亲自指导学员

  热贡唐卡大致分为两种:用绸缎、锦缎制作而成的“规唐”和用颜料、画笔绘制而成的“止唐”。“止唐”按背景所用颜料的不同又可分为彩唐、金唐、朱红唐卡、黑唐、版印止唐等。据当地的民间艺人说,每一种唐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比如说黑唐,它是专门用来绘制大威德金刚等护法类的内容,一般不太适合用来表现佛教显宗里面的神像。除了“止唐”和“规唐”以外,热贡地区还有绘制在兽皮上的“郭唐”(皮唐),绘制在动物骨头上的“热唐”(骨唐)等。

  唐卡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从诵经备料到正式开眼,每一个步骤都需非常谨慎。在绘制唐卡的过程中,某一道工序上的某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会让创作前功尽弃,因此在整个过程中画师都需要高度集中,心怀虔诚。唐卡多为重彩画,其颜料配制十分讲究,采用的原料多为石青、朱砂等矿物原料和金、银、珊瑚及藏红花、大黄等。唐卡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稍厚的白棉布,这样的布料不容易皱裂,选好布料后,将洗净、晾干裁好的画布用绷棍、绷绳绷到绷架上用表面光滑的磨石和瓷碗进行反复的粗磨和细磨。磨制画布的工序完成后就要进入最重要的勾画草图阶段。扎西尖措是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在漫长的绘画生涯中,唐卡绘制技艺已炉火纯青,他对制作唐卡的每一道工序了如指掌,并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如果画唐卡就像是做一件衣服,那么绘制草图就好比裁剪衣服,要使衣服做得合体,就要在裁剪时做到精细入微。”在绘制草图时,要严格按照《佛像造像度量经》《绘画技巧如意宝珠》等经书的规定。掌握绘制草图的技术需经过长期的训练,如今有很多人或经不起经济利益的诱惑,或克服不了练习草图时的枯燥,于是就开始走捷径用机器复制草图。对此李白很不认同,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问题,是对唐卡的不尊重。他说:“如果没有绘制草图,那么绘制唐卡的程序也就彻底打乱了。在他人绘制的草图上进行作画,那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唐卡的一些细节上的要求,这样下去,势必会对唐卡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我经常对学生强调绘制草图的重要性。”

唐卡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从绘制草图到最后开眼,没有老师的指导寸步难行,30余名学徒在李白的亲自指导下认真学习

  完成草图的绘制工序后要对唐卡进行上色晕染,先画景色。打底色一次只上一种颜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不同的内容涂上规定的相应颜色。颜色全部上完后要用刀刮去色彩上的杂物。佛像先绘莲花座,再画衣布,最后给裸露肌肤、手、足、脸等部位上色。分色晕染使描绘对象颜色分明,错落有致,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对唐卡进行上色晕染后要进入勾线,勾线是为了让晕染过的唐卡的图案条理更加明显,让唐卡画面富有视觉冲击力。勾线的工序结束后,邀请德高望重的僧人或掌握高超绘画技艺的美术大师给大小神佛、菩萨、护法神法像开眼,开眼这一道工序类似于国画中的“画龙点睛”,标志着画家耗时数月乃至数年绘制的唐卡终于完成。对神像进行开眼后,画家会把画布从框子上取下来,请高僧在佛像的额头、下巴、颈等背面写下“嗡阿”等咒语,用各色绸缎做边装帧,然后送到寺庙内请高僧诵经,进行开光。

  唐卡象征着热贡文化,是热贡文化的代名词,而在当地,唐卡同时也是增加家庭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门绝技。尕沙日、郭麻日、年都乎、吾屯等擅长画唐卡的村落的家庭平均收入远远高于其他村庄。从八岁开始绘制唐卡的李白对此颇有感触,他说:“说起唐卡艺术,首先我觉得我们对唐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民间唐卡艺人,唐卡艺术才得到了弘扬,才变成一门妇孺皆知的艺术。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唐卡艺术有恩于我们,因为有了热贡唐卡这门艺术,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比较富裕,所以我们这些艺人更应该感谢唐卡这门艺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

打破藩篱,如今女士也可以学画唐卡,而且女学徒的作画技艺一点儿不逊于男学徒,图为女学徒娘毛在用尺子认真确定唐卡局部的尺寸

  在热贡地区,唐卡的绘制多数以家庭为单位,但也有很多企业和公司。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和公司,都有很多外来的学徒,这些学徒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其中不乏孤儿,他们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掌握了一定的唐卡技艺后,就能有可观的收入。李白曾经有一个叫才旺加的学徒,是一名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孤儿,2002年,李白遇到了四处流浪的才旺加,将其收为学徒,并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他。才旺加非常能吃苦,很快掌握了绘制唐卡的所有技艺。现在,他已在海南州自立门户,收了很多学徒,每年有六七十万的收入。

  “如今,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唐卡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并且给我们提供了发挥唐卡技艺的平台,在这一点上,我们真应该感谢国家,感谢党的民族政策,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国家的政策好了,民间艺人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文艺创作,我觉得这非常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时光,将唐卡这门艺术继续发扬光大,为唐卡的发展添砖加瓦。”当谈及唐卡艺术创造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和支持情况时,青海省黄南州龙树画苑的唐卡艺人扎西尖措如此回答。

  对素有“户户有画师,人人能做画”美誉的青海省同仁县而言,唐卡就像空气一样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因此,他们对唐卡艺术的感情极其深厚,为了弘扬和发展唐卡艺术,每一位唐卡艺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探索着、思考着,脚踏实地地实践着、坚持着。为了使唐卡艺术后继有人,黄南州政府每隔几年就会举办一次唐卡绘制大赛,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唐卡艺术工作,从而保护和传承这门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十年前,说到带徒传艺,热贡很多唐卡艺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隐藏着一点小自私,艺人们除了把绘制唐卡的技艺传给自己的子孙或亲戚以外,都不太愿意让更多人掌握这门绝技。李白对此深有感触。2002年的时候,他筹资建立了热贡李白如意唐卡艺术有限公司,当时他招了很多学徒,他的学徒来自五湖四海,既有来自热贡的,也有外地的;既有本民族的,也有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学徒。此举招来一些非议。

  但李白相信,唐卡要发展,一定要有开阔的胸襟,开放的心态,同时还要把唐卡这种文化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商品资源。“有些人反对买卖唐卡的行为,认为唐卡是一个用来供奉的宗教圣物,不能利用唐卡为个体赚取利益。我觉得这些人的想法比较极端。在商品社会唐卡要发展,就要有一定的利益驱动,只有把唐卡这种文化资源转换成商品优势,才能给热贡地区的农牧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后,艺人们生活才不会有困难,才能静下心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样一来唐卡精品才会越来越多。否则,一群饿着肚子的画师怎么进行艺术创作?此外,在唐卡商品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了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唐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高和扩大,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事吗?”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像李白、扎西尖措这样画技高超,同时又有开放眼光的唐卡艺人,正是有一批这样的画师,热贡艺术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永葆魅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