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吉祥图案由彝族漆器与蕨菜纹组成。中间的扁圆形是彝族漆器的上佳之作。彝乡习俗以酒当茶待客,宾客来临,主人即行献酒,无酒不成礼,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彝家酒文化。
这种彝语称为“撒力宝”的酒壶,顶部尖形如塔,壶身有圆有扁,壶底部呈圆台状,壶肩斜伸出一根吸管,这根吸管直插壶腹。这种壶设计独特,就是酒从壶底灌入壶中后,不能从壶底流出,也不能倾斜倒出,饮酒时,只能从壶肩那根吸管上吮取,显得潇洒自如。
彝族漆器历史悠久,相传彝族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开始的,距今57代左右,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彝族漆器的形成,与先民的所处环境和生计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彝族的先民是游牧民族,其生活用具不易使用易碎的,不易搬迁的陶器类器皿。由于他们居住在拥有茂密森林的山区,因此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创造和使用了一些木质、竹质乃至皮质的器皿,由此发展了漆器工艺。
彝族漆器从材料性质可分为皮质漆器和木质漆器两大类。木质漆器有圆盘餐桌、木盔、木盘、高脚木盔、木碗、木勺、高脚酒杯、宝塔形酒壶、鹰爪杯、鸽形酒壶、太阳形酒壶、珠宝饰器盒和针线盒漆器等;皮制漆器有皮碗、皮酒怀、铠甲、盔帽、宝剑柄、背带、箭盒、护腕等。
彝族漆器全系手工制作,耗时费力,须经近四十道工序方能完成。制作时先将材料脱脂去性,使其耐酸碱、无毒、无异化。再以车、绷、拉、剜、削等工序制成坯胎。如果涂以生漆,则形成素漆产品。如果髹以土漆,则形成彩漆产品。彩漆较素漆名贵,使用也最为普遍。所用土漆是将生漆分别加朱砂、银珠、石黄、锅烟天然原料调成红、黄、黑三色(彝族三原色),然后对坯胎进行描饰。红色代表勇敢、热忱、喜悦和追求;黄色代表光明、富裕、健康和平安;黑色代表庄重、严谨和高贵。红、黄、黑三色巧妙搭配,间隔使用,色彩浓烈而明快。其纹饰制作大致有漆彩绘、雕刻、镶嵌和堆漆等四种方法。纹样摄取山河日月、花草鸟兽以及生产生活为素材,大体分为自然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生产工具纹样和其他生活纹样等等。2008年,彝族漆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酒壶四周装饰的是蕨菜花纹。蕨纹为彝族、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傈傈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吉祥纹样。蕨菜简称蕨,是古人采食的一种主要的野生植物。蕨生长在荒山野坡,特别是野火烧过的荒山,来年春天蕨菜生长的更加茂盛。彝、苗、景颇、傈傈等民族都经历了长期的“刀耕火种”历史时期,烧山田为他们带来大量的野生蕨菜,成为食物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些民族自然对蕨充满感谢之情,由此产生对蕨的崇敬,喜欢以美好的纹样表现出蕨的形象。彝族传说中把蕨称为“救命草”,说他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靠蕨度过饥荒。直到今天,凉山彝族仍保持着食蕨习惯。彝族漆器和服饰上都有蕨的嫩芽和成叶纹样。
酒壶中部是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示空间四方的太阳纹和同心圆构图象征牢不可破的民族大团结。蕨菜花纹体现勃勃生机,象征彝族欣欣向荣和美好光明的未来。
参考资料:
1.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