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教育 > 教育发展  > 详细页面

民族院校巡游:大连民族大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梁丹 2018年06月26日 阅读量:

  一、基本信息

  英文名:Dalian Minzu University

  创办时间:1984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类民族院校

  属性:中央部属高校、省部共建大学

  所属地区:中国 辽宁大连

  学校代代码:12026

  知名校友:宫岩、高广泽、郭鹏、晏家红、王奥博等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辽河西路18号

  二、简介

  大连民族大学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2006年实现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

  学校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工程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体育教学研究部等20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2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56个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学校现有教职工1264人,其中专任教师834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00%,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8.73%,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0.84%,双师型教师占21.34%。教师中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优秀人才140人次。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为目标,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后发优势,凝练了“立足沿海、服务民族,应用为主、教育创新,质量立校、因材施教,团结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3个,同时获批国家民委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2012-2016年度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工业设计、网络工程、新闻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一。工业设计、网络工程、日语专业获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学校的本科创新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国际化等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培养本科毕业生4万多人,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是全国民族院校和大连市高校中首个获此殊荣的院校。近年来,学校还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示范学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民委就业典型学校、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2014年,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

  在新时代,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学科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资料更新至2018-04-11)

  三、历史沿革

  1984年,东北民族学院立项筹建。

  1993年,以中央民族大学名义开始招生办学。

  1997年,大连民族学院成立。

  2002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民委签署了共建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和大连民族学院6所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的共建协议。

  2006年,成为国家民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大连市人民政府三方联合共建单位。

  2015年3月,大连民族学院更名为大连民族大学。

  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大连民族大学。

  四、学术研究

  1、研究机构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3个,另外设有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

  2、建设成果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2008年至今,学校累计科研经费15649.54万元,年均科研经费3129.91万元,学校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子课题)项目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8项;申请国家专利739项,获得专利授权439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57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179篇次,出版学术专著102部;除2005年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外,2008年以来,学校86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政府奖励,《中国典型脆弱区—生态交错带特征评估与保护规划研究》获得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从<历史的天空>看电视剧创作技巧》获得全国首届飞天优秀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土木工程全系统全寿命优化设计理论》获得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生鲜食品气调包贮藏保鲜机理及工艺装备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得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学术资源

  (1)学术期刊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国家民委主管、大连民族大学主办的刊登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综合 性学术刊物(双月刊),自然科学开辟了“生物与化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机电与自动化”“土木建筑与设计”“物理与数学”“教学与管理”等栏目;哲学社会科学开辟了“民族学”“和谐社会”“文学”“语言·文化”“经济学”“法学”“教学研究”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点的栏目。不少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转载、摘录或检索。学报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

  (2)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文献总量达到47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达到137万余册,生均纸质图书84册;电子图书86万册,生均电子图书52册;馆藏电子期刊2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4个。2013年采购纸质图书12万册,纸质图书增长率为8.8%;新增电子图书13万册,电子图书增长率为17.7%;增订购纸质期刊1399种,2188份。电子资源主要包括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Apabi数字资源平台、EBSCO、Springer link、ACS、ACM、ASCE等28个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

  五、文化传统

  1、校训

团结 自强 求是 进步

  团结——包含着万众一心、群策群力、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含义,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的作用。

  自强——出自《周易》,包含着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自信自立的含义,寓意永不懈怠,不断超越,开拓新境界。

  求是——包含着探究规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强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优良校风的基础。

  进步——包含着追求理想、面向未来、向前发展、日新月异的含义,是指不断超越当前,个体和整体均得到发展。

  2、校徽

  圆形:寓意在大连民族学院这个团结和谐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师生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共同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

  图型:圆形内的图型分别由“大、民、院”的拼音字头“D、M、Y”组合而成,寓意大连民族学院的简称。

  D——形似一部巨著,寓意大学的崇高和厚重,莘莘学子从中汲取知识、力量和精神,励志修身,提高素质,成为有用之才;

  M——形似大海波涛,寓意我校所处的沿海开放地区的地理方位,以及学校应始终葆有的那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气度;

  Y——形似一只海燕,振翅飞翔,寓意各民族师生志存高远,搏击风浪,孜孜以求,教学相长,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和智慧。

  颜色:整体为蓝白两种颜色的相互衬托,象征着大海和天空,寓意辽阔和纯真。

  中英文字:大连民族大学——中国教育家、书法家启功为学校题写的校名;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是学校英文名称。

  3、校歌

  《民院颂》

  大黑山高,黄海岸长,美丽的校园闪耀着理想之光。各族师生,意气昂扬,我们用勤劳和智慧点燃希望。立志修身,团结自强,在这片热土上蓬勃成长。啊,我可爱的民院,你的事业更加辉煌。

  春风化雨,书声琅琅,今日的桃李明日成参天栋梁。各族师生,放飞理想,我们用青春和赤诚描绘新篇章。为你自豪,为你增光,五十六族语言纵声歌唱。啊,我可爱的民院,你的事业更加辉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