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传直径3cm的巨版珊瑚珠
在内地初中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叫《石崇与王桤争豪》,说王桤有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是皇帝特地赏赐,世上少有,王桤因此拿出来对着石崇炫耀,殊不知石崇随手将之敲碎,随即命下人抬出一堆珊瑚树来,让王桤很没面子。在这之前,两人已经通过许多手段来斗富,胜负未分,最后通过比珊瑚这件事,方才让王桤败下阵来。
在藏区,珊瑚是女子世代继承的陪嫁,这些看起来小小的,不够夸张的珊瑚珠,是真正的西藏古代珊瑚。
因为红珊瑚饰品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关于红珊瑚的传说可能也是珠宝中最丰富、最富传奇色彩的。古今中外,红珊瑚都具有崇高的地位。红珊瑚主要生长在海底200米到2000米的深海造礁岩上,生长速度极为缓慢。而这种生长环境,全世界仅有三个地区符合:一是中国台湾海域、日本南部岛,包括琉球群岛;一是夏威夷群岛周边海域及中途岛海域;还有一个就是地中海沿岸,以意大利半岛南部海域为主。其中中国台湾海域的珊瑚储量占到世界的80%。
珊瑚是珊瑚虫的骨骼,珊瑚虫需要生长10至12年才能繁殖后代,珊瑚虫群体一般每年生长不超过1厘米,成活7年以上的群体,其主干也不足1厘米粗,这也是为何尺寸大一点的红珊瑚价格极高的原因,物以稀为贵,色泽红艳,形状工整的大尺寸珊瑚,在西藏,价格比黄金的十数倍,也极难见到。
红珊瑚的产区都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的高发区,其中包括附近海底的火山活动。海底火山活动的发育,给海水提供了大量的铁、锰、镁等常量元素,这就为红珊瑚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珊瑚虫骨骼在钙化和受压过程中,大量吸附铁、锰、镁等红色元素,最终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形成了十分名贵的红珊瑚。其开采属于破坏性开采,已被国际社会禁止。
红珊瑚的鉴别及保养
通过肉眼可以鉴别部分红珊瑚
由于开采红珊瑚已被国际上禁止,因此近年来新红珊瑚的收藏与老红珊瑚同样火热,内行人士认为不管收藏哪种红珊瑚都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因此收藏市场上也非常混乱。
在西藏,真伪珊瑚的辨别方法很简单,藏族人会用珊瑚轻轻敲击牙齿,从细微的硬度来区分珊瑚和塑料仿品,这是感觉上的辨别方式,对珊瑚缺乏了解的人会很难理解如何用牙齿辨认真伪。
仿制珊瑚与真珊瑚价格差距很大,低仿的塑料制品很容易分辨。最难分辨的是十八世纪的料器(赛璐璐)仿珊瑚,那时制作的假珊瑚,色泽逼真,纹理自然,还有人为的虫眼,为了重量会在料器(赛璐璐)里填充铅,极难分辨,对鉴别西藏古代珠子经验丰富的康巴商人有时都会买错。还有一种,就是残破珊瑚的再次拼贴,也要注意。
对真伪的鉴别,只有多看真的,多摸真的,自然就会对假的产生排斥。流传的一些鉴别方式都不是绝对的,还是要告诫喜爱珊瑚的朋友们,多看真的,才会认知假的。
有的海竹也称为象牙珊瑚,以有竹节状为特征,通常为白色、土黄色等。树枝状,沿树枝常有纵向纹理,横截面有同心环和放射状纹理,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市场上销售的通常都进行染色,多为红色,仅附着在表面,切磨后露出本色。大多作为项链、念珠、摆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