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贵阳木偶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5日 阅读量:

  在中国木偶艺术传承至今已有千载历史,上可追溯到上古奴隶社会,下至今日今时。木偶艺术仍活跃于当代戏剧舞台上,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在贵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古风嘻嘻的民族民情。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贵阳木偶戏便是其中之一。

  贵州的木偶艺术,主要流传在以石阡县为中心的黔东地区和以贵阳市为中心的黔中地区。清光绪年间,贵阳举人司柄奎曾以“小傀儡”为题,作七绝 3 首,“傀儡登场体态真,翩翩起舞疑通神”;“数人红丝一手牵,忽然牛鬼似金仙”;“一声鼙鼓一声锣,场上蹒跚帏内歌”等诗文,描述当时的演出情况。民国时期,多有外地的流浪木偶艺人,在贵阳街头拉场演出,活动频繁。20 世纪 70 年代,贵阳第一个有组织的杖头木偶专业表演队“贵阳木偶戏剧团”成立。

  贵阳木偶为中型杖头木偶,小到30厘米 ,大到1米,木偶的头部有一根拉线,通过头颈至艺人手中操纵,表演时。艺人的左手握住木偶头部下方的命赶,把握头部转动及面部表情,右手操纵身体下方的双杖,以指挥木偶手上动作,木偶转动的眼珠,一张一合的嘴,把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木偶的表演可谓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贵阳木偶戏的木偶的制作材料与传统的木偶有所不同。同属杖头木偶,贵阳木偶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以表现贵州少数民族地方特色著称。重点展现贵州地域文化艺术,作品从古典到现在,从戏曲到话剧,各种艺术门类,皆融会贯通与贵阳木偶艺术之中,保留剧目有大型神话木偶剧、三打白骨精、美人鱼、猪八戒背媳妇、鹤与龟、后羿、黄果树瀑布传奇、水寨龙珠、侗寨寻歌等,足迹遍布西南三省50多个市县。

  时代在飞速发展,在创作辉煌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影响,木偶戏等传统艺术文化面临生存环境艰难的局面,贵阳木偶戏在逆境中举步维艰,苦苦前行。作为从事传统戏剧文化,贵阳木偶戏剧团的全体同仁一直在努力传承和传播贵阳木偶戏。

  随着人类文化艺术财富迅猛增值时代的到来,在贵阳木偶戏剧团全体同仁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下,我们相信木偶艺术会再次恢复活力,重新绽放出迷人耀眼的光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