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语言 > 民族语文概述 > 民族文字  > 详细页面

尔苏沙巴 文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孙宏开 2018年01月16日 阅读量:

  尔苏沙巴文是自称尔苏(旧称西番)的一部分人使用的文字。尔苏人称为“扎拉玛”。尔苏人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使用人口约20000,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方言。

  尔苏人是川西南土著之一,农业较发达,善种桑麻。养蚕、丝织是尔苏人副业收入的重要来源,蚕蛹为待客佳肴。精于建筑技术,用不规则的乱石可垒成雄伟壮观的城堡——邛笼和碉房。

  尔苏沙巴文是尔苏人中从事宗教活动的沙巴们使用的图画文字。尔苏人相信万物有灵,沙巴经常被人请去占卜祸福,驱鬼祛灾。尔苏沙巴文经书是沙巴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工具。

  沙巴一般是父传子,子传孙。尔苏沙巴文也是一代传一代。使用范围很小。目前见到的经书有的已相传十七代。传说最早的尔苏沙巴文是写在绸子上的,有了纸才书写在纸上。但用绸子写的经书早已失传。

  尔苏沙巴文起源于何时,由谁创制,无确切记载。据各地保存经书的沙巴们回忆,相传约有二十至二十五代。如果以每代为20年计算,可以推知尔苏沙巴文大约产生于400至500年前。传说中还说与诸葛亮打仗时就有了经书,但无确凿证据。  

  分布在各县的尔苏语有很大差别,沙巴们彼此也无来往,但他们使用的文字有明显的一致性:第一,形体大致相同。沙巴文笔画比较简单,类似图画,在同一本经书的不同部分,或者在不同的经书里,表达同一事物虽然字的笔画多少无统一规定,但相差不大。第二,读法大致相同。所有的字都可以用尔苏语读得出来,一个字一般只有一种读法,同一个字在各地的读法也大体一致,语音上虽有不同,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第三,释义大致相同。不同地区的沙巴对同一经文的解释大体一致。对相同形体的字,解释也大体一致。

  在初步整理的四种尔苏沙巴文经书中,出现单体字200个左右。这些字有如下特点:第一,文字的形体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从单体字推知它所代表的事物。这类字约占80%。此外,有少量的衍生字和会意字,约占20%。第二,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经书中使用白、黑、红、蓝、绿、黄六色。在《虐曼史答》中,白色表示五行中的“金”,绿色表示“木”,蓝色表示“水”,红色表示“火”;黄色表示“土”。有时也用白色表示明亮,黑色表示暗淡无光或不吉利。第三,无固定的笔顺和书写格式,但有时为了说明时间顺序,根据内容需要,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将单体字按左下、左上、右上、右下、中间的顺序排列。第四,不能准确地反映尔苏人的语言。首先,单体字和语言里的词和音节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往往一个字读两个音节或三个音节,有的字需要用一段话才能解释清楚。其次,文字所表达的往往是具体实物多,抽象概念少,大部分是名词,只有少量数词,动词和其他词类的词。再其次,一组字组成复杂图形时,文字本身不能完整地表示复杂的意义,要靠沙巴们加以发挥和引申。尔苏沙巴文是象形文字的初级阶段,其表达功能系统还很不完备。它是由图画脱胎出来,刚刚跨入文字行列的原始图画文字。

  尔苏沙巴文只有沙巴才会认读,仅用于宗教活动,尚未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般用竹笔或兽毛书写。

  传说中的尔苏沙巴文文献有数十种,近几年研究工作者见到的文献仅五种:“虐曼史答”(主要用于解释天象,预测人间祸福)、“各齐史答”(主要用于算命)、“史帕卓兹”(主要用于卜卦)、“昌巴尔刷答”(主要用于说明病灾的原因),还有一种尚未解读。这些文献大都保存在个人手中。

  尔苏沙巴文经书包含不少带有迷信色彩的荒诞无稽的内容。但这些文献涉及历史、语言、宗教、医药、历法和民族关系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尔苏人社会历史情况的重要材料。同时对研究文字起源也有参考价值。

  尔苏沙巴文的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1981年刘尧汉、严汝娴、宋兆麟、杨光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首次发表了题为《一部罕见的象形文历书》的论文,介绍了尔苏文经书“虐曼史答”。后不久,孙宏开在《民族语文》1982年第6期简要介绍了尔苏沙巴文的使用情况,文字性质和特点,文献种类等情况。1983年,日本西田龙雄在《言语》杂志,著文介绍尔苏人的语言和文字。1984年,他在《汉字文明圈的思考地图》一书中,对尔苏沙巴文作了专门论述,并将它与纳西东巴文作了简要比较。

  尔苏沙巴文经书

编辑:王韵茹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