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历史人物  > 详细页面

仫佬族历史人物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董晓柯 2017年11月21日 阅读量:

  吴生,唐代方士。广西罗城天河人,《庆远府志》载:“吴天河人。唐时,遇陆仙翁(即陆禹臣,唐代河东人)于龙水县(今宜州市)会仙山,以师事之。翁曰,汝能为神,不能为仙。后封于宋,号吴平大王。”后人立大庙祭祀。

  覃光佃,宋朝大臣。广西古融州人。宋开宝五年壬申科(972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上柱国。

  覃庆元,宋朝大臣。广西古融州人(罗城当时属融州,覃氏乃罗城仫佬族一大姓氏)。景德二年乙巳科(1005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一位颇有成绩的诗人。但至今仅留下《登立鱼峰》一首:“载酒听莺语,春风到处吹。鱼峰如有约,蜡屐正相宜”。

  覃昌,宋朝大臣。广西古融州人,覃光佃之子。嘉祐六年辛丑科(1061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博学多才,诗文极好,著有《祭酒文集》,但没有流传下来。

  谢谦,明代官员。广西罗城四把上寨村人,明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科举人,初任广东韶州司李(李,通理,即司理,为掌狱论之官),平反许多冤案,历任浙江宁波知州,其清正廉洁受到人们称赞。

  谢继皋(1578一1646),明代官员。广西罗城四把上寨村人,任广东广州府教授,转升南京经历学士。

  覃恕,明代官员。广西罗城人,明成化七年辛卯科(1471年)举人,任湖广桃源县(今湖南省桃源县)知县,实心实政,深受民众爱戴。

  吴汝谦(1840.10—1911.1),清朝恩贡生。字虚谷,广西罗城四把大梧村人。幼时读书勤奋,32岁入庠, 35岁补廪,光绪乙酉科(1885年)恩贡生。光绪初年至末年始终从事教育,其教子弟特别注重人品的培养,后人奉为圭臬。

  吴肇芳(1859.6—1911.4),清朝官员。广西罗城四把大梧村人。吴汝谦之侄子,庚子科(1900年)恩贡生。他从小治学刻苦,以坚忍的意志考取了贡生。后于庚戌年(1910年)得钦派王大臣验看,以直隶州判本班试用分发广东,1911年春赴任,途中乘船行水路,即劝相送的村人返回,后不幸于船中遇害。存有五言诗一首,七律诗二首。

  吴肇周(1872.11—1938.12),清朝官员。广西罗城四把大梧村人,吴汝谦之子,吴肇芳堂弟,清宣统己酉科(1909年)拔贡。第二年任试云南直隶州判。是年起为城治巡警区官3年,后为小学校长,专事教育工作。

  潘曼(1713.11—1789),广西罗城东门小潘村人。他机智勇敢,曾用许多办法与当时的官府、奸商、地痞流氓斗争,留下《哎哟最毒》、《又除了一害》、《带靴告状》、《是谁把牛偷走了》、《过不了节》、《无底油筒》、《恶棍的下场》等很多有趣的故事。

  银治寰(1823—1990),清朝文林郎。广西罗城东门银村人。光绪九年(1883年)考取恩贡候选生员,当时他已年届六十,不便为官,受清政府敕封为文林郎。

  银绍周(1851.9—1905.3),清朝贡生。又名银超凡,广西罗城东门银村人,银治寰之长子。“1877年补博士弟子员,后因地方多故,以天下为己任,整军械,办团防,治家均以忠孝为本,耕读为业”,受到时人的称颂。清政府授予“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政进士”牌匾。牌匾至今仍存银氏家中。

  罗荫南(1873—1943),清朝官员。字寿如,广西罗城黄金乡江口村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岁贡生。曾任岑溪县府秘书,罗城县总务科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罗城修志委员会委员兼协纂。晚年在黄金、龙岸一带教学,当时一些有声望的人家都送子弟到他门下读书。存有《重修黄金寺门墟路并建筑凉亭碑记》一篇和七律诗三首。

  潘继岳(1826.4—1902.7),清朝贡生。字乔峰,广西罗城东门街人,咸丰五年乙卯科(1855年)岁贡生。《罗城县志》载,其品学兼优,士林推崇,由咸丰至光绪中叶(1851—1895年)间,历在罗城各地辟馆授徒,当时界之有声誉者,多出其门。存《修砌邑鸾墩脚村旁墟路碑记》一篇。

  潘庆蕃,清朝贡生。广西罗城东门街人,潘继岳之子,光绪乙酉科(1885年)拔贡。

  潘宝策(1881.1—1948.8),清朝官员。字少陔,广西罗城东门街人,潘庆蕃之子,宣统己酉科(1909年)柳州府拔贡。前云南试用直隶州州判。1911年起历任罗城县第一巡警区区官,罗城县巡警局局长,1916年至1926年任罗城县劝学所所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罗城县修志委员会委员兼总纂等职。晚年从事教育工作。存有《丹凤衔书》等咏景诗四首。

参考资料:潘琦主编,《仫佬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