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仕民
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村落,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的作坊。构成村落的山水、田园、树木、道路、房舍,支撑着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养育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涵养着人类的精神与情感。不幸的是,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昔日的村落渐渐地被忽视、冷落了,甚至被毁坏、遗弃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推动下,许多传统村落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对此,人类将如何面对?又将如何应对?吴仕民的新作《旧林故渊》便是对此进行描述和探求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是一个叫锦鲤的千年传统村落,美得让人心醉。村子坐落在一个大湖的半岛之上,三面环水;村后有不高的鱼尾山,还有绿色的樟树林。村子里的人聚族而居,靠湖吃湖,世代以打鱼为生,过着类似桃花源里人们的生活。连已修炼成仙的村姑也后悔当年飞离自己的村庄。但人类的一次重大行动,改变了村落的历史。为打粮果腹,要围湖造田。围堤从村子穿行,使村子像一条大鱼被拦腰斩断。不仅如此,由于大湖四周的浅洲、滩涂大都已遭围垦——这是上个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大地上常能见到的现象,湖变小了,鱼变少了。更不幸的是,围起的土地上,矗立起许多工厂,废气冲天,污水入湖,不仅鱼虾更少甚至难以食用,连人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村落由破败衰落转为生存危机。
这便构成了一个惊人的悖论:围湖是为了求温饱、求发展,而结果却是南辕北辙、危及生存。正像小说中批准建设这个工程的地委书记周定山所说的:“人对自然的每一次行动,向大自然的每一次索取,最终都要由人来承担后果。”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无情的事实在告诉世人:人类非理性、非长远眼光的作为,可能有益(也可能无益)于当前,却一定会祸及长远。
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没有村落的历史,便没有厚重的乡村历史;没有各具特色的村落文化,便没有多彩的乡村文化。所以,当村子因修堤而不断发生改变时,历史文化便也随之成了牺牲品。那些象征乡村文化的祠堂、戏台、古街、牌坊被一一搬迁,饱经历史风雨的古建筑,或成为堆放的旧料,或成为商人追逐的对象。无船安能出江蹈海?当这些乡村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不复存在,乡村文化也就成了无所依托、不见其形的漂浮物,村落历史便走向黯淡和消失。
对村落千年历史文化的厄运,人们内心充满痛苦、不断挣扎,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重重冲突。外在的冲突是争论、对骂、聚集,内在的冲突更让人难以忍受。小说中写道:当要拆迁祠堂时,无一人愿意上去揭瓦。当不得不到屋上揭瓦拆梁时,“每揭下一片瓦,就像将鱼揭下一片鳞;每取下一根檩条,就像把鱼卸去一根骨,许多人便觉得自己身上被剐下一块块皮肉,被抽去了一条条筋骨。”读到这里,真是让人肝胆俱痛。当快要拆倒那有600年历史的戏台时,村里业余唱戏的人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举动,大白天在戏台上表演了一段渔鼓。当唱完渔鼓词时,班头竟然眼眶湿润,站立不稳,呆呆地坐在戏台上。这是对传统文化被毁的内心挣扎、无声悲歌与强烈抗议。
文化的破毁,必然伴着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冲击。这个千年古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成为了村里人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小说反复出现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诗句,其意蕴十分明显:故乡、村落是人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是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安顿之所。失去了故园,人便会成为不能回故渊的鱼,不能回旧林的鸟。所以,村里的修船匠面对村破船烂的境况,内心喊着:“千年的渔船要沉了,千年的村子要毁了。”然后,他把相伴自己半生的修船工具捆在一起,要扔在湖水之中。由此可以真切地看到,人们对故园凋敝的痛苦与无奈。
有人则对养育自己的村落情感深沉、至死不移。小说主人公海田在病危时说:“送我回家,我不能死在医院,否则我的灵魂便永远回不了家。有些鱼最后都要死在自己产卵的地方。”他儿子大橹拉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向村里狂奔,为的是让父亲在村子里、在自家的床上离开人世间,不至于成为回不了家的孤魂野鬼。村落保护、生态维系,关乎历史、关乎现在、关乎未来、关乎生活、关乎文化、关乎情感。这些情节的描绘,更使人感觉到了作品的高远立意。
小说花了大量篇幅来描写村落遭受的一次又一次的损毁,读后使人扼腕叹息、忧思重重。但对村落命运、人的归宿遭到的严峻挑战,小说没有消极以对,也没有止于无奈浩叹,而是进行了大声的呐喊,在探求古村落得以保存、复兴的对策。于是,有了人们为拯救村落的奋起,有了平堤恢复村落旧貌的方案,有了以旅游兴村的规划,有了曾打为右派的教师退休后回归古村的举动,有了人们不愿盲目外出讨生活的谋划……是的,我们曾经创造了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与文化,在新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延续、光大传统历史文化。所以,作品的主题意义,便超出了对一村一湖的保护与复兴的讨论了。
在文学视野中,乡村是极富诗意的地方,灯火炊烟、屋舍田园、小桥流水、鸡鸣犬吠,都是无数诗人反复吟诵过的物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乡村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或许正是如此,作者把书名定为《旧林故渊》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全书弥漫着诗意,贯通着陶渊明诗歌的意象与情调。对村落的叙述、场景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文字的使用,莫不追求着诗意的表达。如书中写到蒙冤被打为右派的虞老师,在打定主意效仿屈原抱石投江时,这本是书写人生的苦难与悲剧,但此时的书写却是十分诗意的:“天上半轮明月,发出耀眼的清辉,整个湖面一片银白,那月亮的倒影就在船边,上下浮动,似乎伸手可揽。他想,如果能揽住这如船明月,飞上浩瀚的天空,那该是人生多么美好的结局。”正是这种诗情画意,使虞老师中止了奔向死亡的念头。《旧林故渊》中的诗意,使读者更深切地感知村落的美丽、生命的美好,进一步开掘了这部作品的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是绿水青山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符号。传统村落在今天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从这一点上说,这部长篇小说又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作者吴仕民文学创作的题材多为乡村。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内容与构思多有新意。笔者盼望,他能以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思考再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