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俗  > 详细页面

蒙古族服饰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4日 阅读量:

  蒙古民族服饰俗称“蒙古袍”,蒙古地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喜欢穿袍子,它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蒙古人的游牧文化特征及美学特征。

  关于蒙古服饰的形状及材质方面,早在《多桑蒙古史》中记载道:古代蒙古人的衣服为“其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然女服近类男子,颇难辨之”。十三世纪时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庭每年大朝会十三次,参加者按不同节令同穿一种颜色的袍服,贵贱尊卑从质料粗细区别”等。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等。首饰包括头饰、胸饰、项饰、腰饰、手饰等部分。头饰是蒙古服饰中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头巾、帽子、头带、辫钳、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区别蒙古各部落服饰主要看头饰,如,鄂尔多斯部落妇女头饰最突出的特点是两侧的大发棒和穿有玛瑙、翡翠等粒宝石珠的链坠,巴尔虎部落妇女头饰为盘羊角式,科尔泌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簪钗组合式,和硕特部落蒙古族头饰为简单朴素的双珠发套式。袍子又分棉袍、夹袍、单袍等。夏季多穿单袍,春秋多穿夹袍,冬天多穿棉袍或皮袍。袍子的袖子较宽大,袍子多为高领、右衽,在袖口、领口等处有漂亮的刺绣图案。男子的袍子一般为比较肥宽、方便于骑马或劳动。女袍多为较紧身,能显示女子苗条和优美的身材曲线。因此袍子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绸缎制成,长约三四米。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蒙古服饰因地域风格的不同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袍饰。蒙古服饰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已成为了蒙古族的象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蒙古人穿戴传统服饰的时候越来越少,只有在逢年过节、举办婚事或召开那达慕大会时人们才穿戴华美的传统服饰。2008年,蒙古族传统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号:Ⅹ-108

类别: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