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自然风光  > 详细页面

北仑河口跨国旅游区 海陆起点 中华之端

来源:防城港市人民政府网 2022年12月29日 阅读量:

  广西防城港北仑河口旅游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集“边、海、古、奇、生态”于一体,是一个以湿地生态、岛屿、界碑、竹山景区等资源为依托,以中越边境跨国观光为主题,以游览观光、边境风情体验、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景区。主要景点有:大清国一号界碑、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标桩)及纪念坛、竹山古街、三圣宫、三德天主教堂、古榕部落景区、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等。

  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滩的胎生树种,海洋唯一木本植物的群体,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保护植物。当你把它的树皮划破后,破口处立即渗出红褐色的汁液,红树其名因此而来,海边百姓称其为“海榄树”。红树林是由许多红树种类生长在一起形成陆地一样的树林状态而得名。因其生长在潮间带上,涨潮时被海水淹没,故又称“海底森林”。

  红树林在海水净化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上有着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作用,故又称为“海洋活肺”,被人们誉为忠诚的“海岸卫士”。

  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00公顷,海岸线全长87公里,拥有河口海岸、开阔海岸和海域海岸等地貌类型,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大清国一号界碑

  大清国一号界碑位于北仑河出海口的小山坡上,碑高1.7米,宽0.7米,厚0.4米,用沿海所产的海蚀岩凿成。界碑正面书“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涂着红漆的庄严雄浑的大楷碑文透着一股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这块饱受长年风吹日晒雨淋而益显沧桑的巨石,一直昂扬地巍然屹立着,向每一个游客诉说着100多年来的每一段历史。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天津签定的《中法越南条约》规定,两国边界自竹山起,循北仑河出海口逆流而上,以河心为界线。防城港市与越南的边界线,从竹山的北仑河口至峒中的北岗隘,长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为标志,共立1至33号界碑。竹山界碑是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所立的第一块界碑,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100多年来,竹山一号界碑历尽沧桑,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显示了中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故竹山一号界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大陆海岸线东起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口,西南至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全长18400多公里。因北仑河口地处中国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始终端,是中国大陆最西南端,同时亦是广西沿边公路的起点,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北仑河口拥有“中华之端”的美称。

  三德天主教堂

  三德天主教堂位于东兴镇竹山村三德组,三德村是由汉、壮、京三族杂居的村落,南面濒临北部湾。1850年7月,建立教堂,占地500平方米,设有修女院、学校,以读经书为主。

  古榕部落

  古榕部落是竹山八景之一,景区总面积130000平方米。竹山别称榕树头,因村中一片古榕而得名。竹山古榕部落由一棵1300多年的古榕和众多小叶榕组成。古榕为高山榕,榕树高大挺拔,树干需13个成人张开双臂才能合抱。目前已开发了生态观光、回归自然、围网捕鱼、滩涂采捕、休闲运动、露营体验、农家餐饮等旅游项目,是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竹山三圣宫

  竹山三圣宫,当地群众亦称三婆庙。庙宇中的三婆婆叫妈祖,复姓三卫名林默,后皇帝赐封为三圣。该庙宇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是当地居民和华侨为了祈祷出海平安、六畜兴旺而集资兴建,所用的木材及屋脊顶上雕刻的图文和人物等瓷制品都是由建筑师绘制好图纸,从越南按设计制成运回安装,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三婆庙虽然饱经岁月沧桑,但在雕梁画栋间我们还可隐约看出昔日的辉煌。传说三婆庙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只要向三婆婆诚心祈祷,都能化险为夷。

  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起点

  竹山位于东经108°,北纬21°的中越界河北仑河出海口,是中国大陆沿线的起点,在我国版图上具有特殊意义。这里,是祖国漫漫陆地边防线的终点,也是万里海岸线的起点。这里,我国的海岸线与陆防线,祖国的历史与未来,交汇成一点。

  陆上边界收官处,万里海疆第一篇。中国大陆海陆线南起东兴北仑河口,北至丹东鸭绿江口。北仑河口有众多的惟一性: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中国大陆海岸线和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广西沿边公路的零起点;有晚清和越南法国殖民当局划界而立的“一号界碑”。

  

  资料来源:防城港市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