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自然风光  > 详细页面

莲花湿地公园

来源:瓮安县人民政府网 2023年08月01日 阅读量:

  龙里莲花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瓮安的龙山镇,紧邻贵龙收费站出口,是结合龙里本土文化、原生态自然风貌和朵花河风光精心打造的集生态农业、休闲商业、人文民俗、观光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化全感式全域旅游核心区。湿地公园共分为四个片区,分别是莲花片区、湿地公园片区、新场片区和余下片区。湿地公园内旅游项目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总投资约60亿元的龙里水乡生态城,总投资约10亿元的油画大草原旅游区,总投资约7亿元的龙门镇旅游区,总投资约2亿元的龙里民俗村等,项目建成后将以朵花河为支点,带动龙架山、龙里大草原、猴子沟风景区、莲花洞等周边旅游区活力,成为黔中地区旅游度假、商务休闲的重要集散地。

  云从飞瀑

  云从飞瀑,位于夏蓉高速贵龙收费站正对面,是龙里地标性建筑之一。龙头雕塑依龙架山山脉为龙身,面向东南蜿蜒飞舞。黄龙在传说中乃真龙,为普惠大地之龙,寓意给龙里人民带来吉祥、安康。传说,在很久在很久以前有一条金色的小鲤鱼生活在朵花河里, 经常同两岸的老百姓嬉戏玩耍。忽然有一天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河水很快淹没两岸的农田,村民被冲到了水里,情况十分危急,小鲤鱼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猛然张开大嘴把洪水全部吸到自己的肚里,人们最终获救。小鲤鱼由于吸入大量的水后,身体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只见它的鳞片脱落,瞬间化为一条美丽的小金龙。由于小金龙与朵花河两岸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就决定留在对面的龙架山上,成为这片土地的保护神,每天把吞进肚里的水吐一部分出来,滋润朵花河两岸的田地,保佑这里的人们风调雨顺,让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云从阁

  云从阁位于朵花河畔,是莲花湿地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阁高38.7米,共6层,攒尖顶,层层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四望如一,游人可登阁远眺。云从是龙里古代的别称,来源于明朝弘治年间成书的《贵州图经新志》,《易经》对云从注解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说,更有孔子“云从龙,风从虎”这样的解释,所以,把这座阁楼取名为云从阁,云从有龙意,而无龙音。传说,在云从阁附近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妖怪,经常伤害周边的老百姓。有一天,天上的9条龙路过此地,看到妖怪危害当地百姓,就与妖怪展开了厮杀,妖怪打不过9条神龙,就逃跑了。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9条神龙,并请求他们留下来保护他们。9条神龙答应了老百姓的请求,就化作了9条山脉,围绕在龙里周围。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9条龙的救命之恩,就在附近起了一座楼阁,起名“云从阁”。

  龙泉湖

  龙泉湖面积为50多亩,相当于4个半足球场那么大,水深2米,湖中栈道长120 m,湖中有两座湖心岛,岛上种植了乔木、灌木、草木等多层次的植物种类。龙泉湖内最有代表的景点就是七彩音乐喷泉,该景点为湖面大型水秀音乐喷泉工程,喷泉设计为长100米宽16米长方形喷泉,喷泉最大喷高60m,主要效果包括千手观音、气爆泉、水幕电影等。相传很久以前,在风景如画的朵花河畔,有一个布依族村寨,这里繁花似锦,天上白云飘飘,鸟儿自由飞翔。田野上牛羊悠闲地吃草,人们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布依村寨里有一位美丽勤劳的布依少女,名叫阿慧,她歌声婉转,只要她一唱歌,天上的鸟儿都会停下来,水里的鱼都会冒出水面来静听。有一年的“六月六”, 布依族举行盛大的赛歌会,东海龙王的小王子也化装成一位布依小伙来参加。在赛歌会上,小王子爱上了美丽的阿慧姑娘,但是阿慧姑娘不可能同他去东海,于是小王子就决定留了下来陪伴美丽的阿慧姑娘。据说龙泉湖里就居住着小王子,每天晚上一到月亮挂在柳稍头,他就从龙泉湖里出来同阿慧姑娘在桥上约会对歌。现在人们每天晚上都会看到他们俩的身影和听到美丽动听的歌谣。

  知行亭

  “知行亭”的“知行”二字是取自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先生的 “心学”中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

  相传王阳明在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王阳明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栈驿丞。王阳明在被谪贬龙场驿的时候,于1506年冬,经过龙里县境内的清水江渡口的时候,望清水江而叹:“生当作豪杰,死亦为鬼雄……”,到达龙场驿后,潜心研究儒学,开创贵州讲儒学的先河,求学者络绎不绝,并在龙场悟道,创“心学”。其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用“知行亭”命名,在于激励龙里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龙溪广场

  龙溪广场位于贵都高速龙里联络线,与巍巍龙架山相依相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厉家庄对面,紧邻武侠主题小镇“龙门镇”,附近有会仙桥、青枫桥、涵香桥、骂娘桥、叶家坝、龙泉湖等景观,是莲花湿地公园内面积较大的休闲广场之一,占地面积约4000㎡。以“龙溪”命名此广场,一是以此地处龙里县城之西得谐音“龙溪”;二是广场位于龙里县境内第一大河流三元河的源头朵花河畔、名副其实的“龙里之溪”;三是为纪念2016年6月12日“龙里至贵阳城市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龙溪大道”的开工建设,是龙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里程碑。

  跳月广场

  跳月,又称跳厂、跳场,是居住在龙里大草原上白裙苗族同胞一年一度举行的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六至初十二举行。

  相传在明朝天顺二年即1458年冬十二月,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贵州东苗十三番在黑羊箐(现在贵阳地区)苗王祝狄弄的带领下举行起义,起义声势遍及贵阳、龙里、贵定、惠水、都匀等地。后来由于官兵势力太过强大,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了纪念为争取和平、自由而牺牲的英雄们,苗族同胞每年都举行盛大的“跳月”活动,凭吊他们的英雄。跳月就这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会仙桥

  会仙桥位于朵花河流域莲花河段,是莲花湿地公园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桥长41米,宽12.5米,是一座混凝土仿木结构的2层风雨阁楼,其中一层为人行通道,二层为休闲观光区,屋顶上雕刻有二龙戏珠,每条龙长约10米,该项目总投资约950万元。相传在桥边的古道上,有一尊状如酒杯的巨石,古灵精怪,人称“仙人石”。多年成精,学人语,唱山歌,幻化俊男美女,蛊惑青年,危害乡邻,人们谈石色变,都叫他“石妖”。有一年,仙人张三丰路经此地,闻听此事,决定会一会这个假仙人,为民除害。果然这石妖道行不深,见到张三丰,仍然故伎重施,变成美女意欲挑逗张仙人,只见张三丰手持令牌,口诵法诀,轻轻一挥,顿时将石妖身首分离,妖头打入莲花山石壁之上,身子震落在现“八一公园”路边,当年依稀可辨。从此古道恢复清静平安,乡邻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三丰,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做桥,取名为“会仙桥”。

  濯莲苑

  取自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濯清涟而不妖,世人濯清涟而不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

  濯莲如洗心,滚滚红尘,贪嗔欲念一“濯”了之。身如琉璃,心如莲花,洁身自好,“但留清白在人间”!苑内有2处游泳池,其中左边水域面积为1500㎡,水深1.5m,右边游泳池长50m、宽25m,面积为1250㎡,水深1.6m,可供游人休闲。

  爱莲湖

  爱莲湖面积约为3400㎡,水深50cm,池中栈道长120m,池中种植景观荷花、大叶荷花两种,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游人从栈道上穿过,可以体会到荷塘月色的感觉。在中国,莲花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喻示人们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精神。

  莲花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花卉,尤其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所以莲花被一些西方人称为“中国莲”,其渊源凝结了我国人民文化根脉和审美情趣,主要取自莲花引申的高雅圣洁、清正清廉、和美吉祥、友爱友谊等象征意义。

  莲花广场

  莲花广场占地面积为21458.52㎡,入口牌坊横向长度为15.2米,最大高度11.5米。中央旱喷广场总面积为655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为951.09㎡,总建筑面积为3233.75㎡,位于莲花广场中心正后方。

  相传在很久以前莲花地区有一个苗族村寨,人们生活困苦,吃水和砍柴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村中有一位美丽善良、非常孝顺父母的苗族姑娘,由于父母年老多病,这位苗族姑娘除安排农活外,每天都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和砍柴,来为父母煮饭洗衣服,孝敬双亲,村中的人都非常喜欢和敬佩这位小姑娘。有一天观音菩萨经过莲花地区,听到这样的事情,就化为一位老婆婆来到这位小姑娘家,看望小姑娘和她的双亲。小姑娘不知道眼前的老婆婆是观音菩萨,就同老婆婆感叹挑水和砍柴的路太远,村寨里的人太辛苦……观音菩萨听到这种情况后,就顺手把自己手中的莲花一抛,瞬间在村寨门口出现一座水流潺潺、树木茂盛的山峰。于是就把这个山峰称为“莲花山”,并把这位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称为“莲花仙子”。 为了纪念莲花仙子的孝顺行为,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广场称为莲花广场。

  

  资料来源:龙里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