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居住着苗族中的一支支系——“四印苗”,苗语自称“逮猛”,均有分布在清镇市、修文县、乌当区等地。还有一部分在贵州六枝特区一带。清镇市四印苗人居住得比较集中,称为“上十七,下十八”。
姊妹萧是这支民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在麦格小谷陇村最为盛行,据说大约在千年以前,当苗族人迁徙于此,这里就箫音不断。小谷陇村是一个有700多人的苗家村寨,姊妹箫是村里人生活的重要依托,除了节日与庆典要以姊妹箫庆祝,谁家逢婚丧乔迁等大事,都少不了姊妹箫的吹奏。即使在平常日子里,一吹起姊妹箫,人们也会觉得生活有滋有味,心情就变得自在而轻松。 因此这个村以姊妹箫闻名四方。
姊妹箫,又名小唢呐,苗语:“占得息”、“力布”、“咪咪”。姊妹箫多采用两人吹奏或多人合奏的形式进行演奏。
姊妹箫属气鸣乐器,演奏时竖吹,有六孔,音调较高,曲子通过口传心授而沿袭,注重口技与手的配合协调。
姊妹箫两支为一对,为水竹制成,每支箫有六孔,箫长23㎝,直径为0.8㎝。吹奏时,管身竖置,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两管的上三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两管的下三孔。箫管上端置于唇间,气流从进气孔道进入,冲激发音孔边棱,振动管内空气柱,同时发出同度的双音。通过超吹音域c1—g2,达十二度。也有两管筒音不同的姊妹箫,一般相距四度,左管筒音为宫,称姊箫;右管筒音为徵,称妹箫,两管齐奏称 姊妹箫。发音轻柔抒情,高音明亮,低音柔和。常用于独奏。也可合奏或为民歌伴奏,乐曲 多为唢呐曲牌,有《迎亲调》、《接客调》、《离娘调》《马场调》、《老洋调》等。每曲皆有唱词,曲调优美抒婉,情意绵绵。
姊妹箫是麦格人的自豪,每年,在上万人聚集的正月初五“跳年场”、二月的“桃花场”和“四月八”等苗族的重大节日,吹奏姊妹箫都是麦格苗家人最重要的活动。